望着李明义走出门的背影,沈斌心里充满了敬佩。
这样一个连盖一栋新的村委大楼也舍不得的人,为了村子的发展,如今却连厂子也不要了。
村委大楼虽然可以缓一缓,可冷库的建设却是越早开工越好,最好在夏天来临之前,先建成一、二个投入运营。
唉,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理了理有些纷乱的思绪,沈斌关上门,往大棚那边走去,今天,有好几个大棚的蔬菜都到了采摘的时候,晚些时候,批发商就要来拿货了,也不知道李立国他们弄好了没有。
有十几个大棚采摘完,经过消毒处理后就要空出来了,等过完春节就要种植大棚西瓜。
夏天是蔬菜水果上市的旺季,价格还十分便宜,而且也不利于保存,长在地里,几天就开花了,影响外观和口感。
有了冷库,就可以把来不及卖出去的蔬菜暂时先放进冷库保存,然后再慢慢向外销售。
这些事情,沈斌早已经交代下去了,不过,他还是有些不太放心,必须亲自下地去看看。
一圈转下来,沈斌基本还是满意的,李立国这段时间进步很大,每天早上安排的事情,都能够很好的带领各小组组长去完成。
只是领导能力和交际方面还得进一步培养,过完年,沈斌准备让他去夜校学习企业管理。
即使成不了总经理,也得能让他成为独挡一面的得力助手。
不过,沈斌还是希望他能接自己的班,等将来总经理来了,让他担任副总,跟着新任总经理学习。
至于自己的那位发小,过完年,沈斌也得让他进夜校或者企业管理函授班学习,慢慢从鱼塘那边抽出身来,
想到猴子,沈斌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家伙,典型的就是小富即安型,守着媳妇和鱼塘,乐的都快找不着北了。
特别是媳妇有了身孕以后,每天忙完鱼塘的事,就往家里跑,每次沈斌提出来,让他抽空多学习学习,以便将来挑起更大的担子。
可这家伙每次都是呵呵的傻笑,沈斌说,他就听着,并且还不断地点头应和,可一转身,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一点儿也没有要努力上进的意思。
沈斌也是恨其不争,说多了,他还有话等着你:小斌,咱这一辈子就这样了。你就别老盯着俺了,要不,等咱儿子长大了再来接你的班?!
气得沈斌恨不得拿鞋底抽他:滚,以后劳资自己的儿子会来接班的,用不着你儿子!
老大,咱俩谁跟谁呀!我儿子就是你儿子嘛!
对了,小斌,等咱儿子出生了,就认你做干大.....
不过,猴子的媳妇倒是干的不错,现在已经成了公司财务上的二把手了,要不是公司也有自己的股份,沈斌早就把她挖到合作社来了。
不管了,等过完年,让他和李立国一起去上夜校或者读函授。就算是生拉硬拽,也得让他去,至于将来成虫成龙,就全看他的造化了。
......
新年在忙碌中很快就要来到了,尽管还没有收回成本(一个蔬菜大棚建造成本为一万五千元人民币),在和李明义商量后,每家每户还是发了三千元钱(以后会在分红里扣除的)。
再加上村民们在地里干活挣的工资,这个年,应该是过的可以了,就算是买辆普通的摩托车,钱应该也够了。
这也算是基本实现了李明义的愿望。不过,现在,我们李大董事长已经不满足于这么一点小成就了。
如今,他又有了更高的目标,他要和沈斌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什么时候村里统一给村民盖起了小洋楼,他就什么时候退休。
明年开春,他将辞去村长的职务,只保留党支部书记这一职务,他要把主要精力放到党的基层工作中来,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农村党支部,更好的领导村民走向富裕之路。
本来他准备提名沈斌担任村长的,可是让沈斌毫不犹豫的一口给拒绝了,开玩笑,自己合作社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再担任村长,还要不要活了?
其实,沈斌还是希望李明义继续村长、书记一肩挑的,可李明义毕竟上了年纪,精力有些不济了。
再说了,他还兼着合作社社长,承担着对外联络宣传的责任,这一摊子,也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做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沈斌没有反对李明义出让厂子和辞去村长一职。
过完年,趁着大伙还没出去打工的空档,就要进行新村长的选举了。
在沈斌明确表示了不参加竞选以后,原来的副村长和另外一个外出打工回来的青年正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而且,二人打出的竞选口号,也都是要大力支持农业合作社,把大浦村建设成全镇乃至全市第一村。
这段时间,这二人几乎每天都要来大棚看看,有时候甚至还要帮忙摘摘菜,抬抬框。
二人都不傻,要知道,如今,在村子里说的上话的人,大部分都在沈斌这里打工呢!
再加上李明义在村里说一不二的威望,他们心里清楚得很,没有李明义和沈斌的支持,要想成功上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李明义是不会站出来公开支持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的,不过,大伙谁也不是傻子,知道他肯定是希望原来的副村长能够当选的。
毕竟,两人合作的时间比较长,相互之间也比较了解了,和李明义配合起来也比较默契。
相对来说,副村长无论是工作经验还是和村民的熟络程度,都比另一名候选人要强的多。
不过,另外那名候选人也并非没有一点优势,年纪轻,文化水平高(高中文化程度),接受新生事务比较快。
这不,就这么十来天功夫,已经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干起活来也有模有样,很多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只要组长示范一遍,马上就会了。
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一条十分有用的建议:在每个大棚建立起日常登记制度。
具体方法就是写蔬菜成长记录,比如,今天除草了,什么时候施肥了,打药了,施的是什么肥,打的什么农药,配比浓度,具体施用人是谁.....
这样一来,每一批蔬菜都有了身份证明,一旦出现问题,也很容易查找责任人和原因。
最重要的是,蔬菜商和采购人员可以直观的看到这些,买起来更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