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大明奇女子>第二十四章 丰收

大明奇女子

2016-12-29 18:19:293127

第二十四章 丰收

转眼到了端午节,冬小麦开始收获了。

柳心这七亩地打了约十二石,平均亩产一石多,大约是现在的二百四十市斤,这产量还是太低。

但秦家众人都很高兴,各户去年也随着柳心种了冬小麦,因为多了一季庄稼,相当于多了一倍的地,而且这些收成都不用交税的。

秦家原本秦坤元这支每家都有挂在柳心家的地是不用交税的,但不是所有的地都能挂靠上的,大概是一百多亩,而其余三百多亩还是要交税的。

即使免了一百多亩的粮税就也能养活不少人,现在多了一季庄稼可是了不得。

收割完冬小麦,平整完又种了秋玉米,今年赶上节气时间就充裕了。

这段时间柳心又在江南大量收购了玉米种子,提前进行了催芽。

各户都领了催芽种子,秦坤元带着众人耕种,秦富去年没归宗,但也和几户随柳心种了冬小麦,今年也领了种子,和秦家众人看柳心讲解和示范种植技术,把种子下地。

种完秋玉米,就迎来了往年的麦收。

村里没种冬小麦的就开始抢收,而柳心春天里种的黄豆和玉米也开始收获了。

秦家众人又是全员出动开始抢收。仗着人多四五天功夫就把几百亩地全收完了。

收完之后,柳心又让秦坤元组织大家赶紧整地,在种黄豆和绿豆的荒地种了一季秋玉米,在种了春玉米和春小麦的熟地种了黄豆、绿豆和几亩马铃薯,当然这马铃薯薯种,就是柳心在自家后院种的马铃薯收上来的新薯,全家一个也没舍得吃,刚暖完种就切块育种当做种薯种下去了。

忙完这些,才把收回来的黄豆和玉米打场,全村男女老少差不多全出动了,人多力量大,不到三天就颗粒归公。

打谷场荒地种的黄豆和绿豆两大堆,柳心买的外村地种的玉米、小麦、黄豆、绿豆、豌豆各一堆,其中玉米这堆大的出奇,大家都在猜测打多少斤,有说三万斤,有说五万斤的,没人见过这么多粮食。

王天书和张云白接到信也来到秦家岗。

秦坤元组织人分五组在王天书的面前量产量。每组都有三个人量,三个人计数,三个人分别在旁边监督,确保无一差错。

大家先量荒地的产量,最后二百六十亩黄豆二万五千斤,四十亩绿豆二千八百斤,折合现在的产量大概黄豆亩产一百五十三斤,绿豆亩产一百零二斤。

这三百亩地种子钱才花了三两多银子,在这里人工和畜力是没人把这算钱添进成本的。黄豆按榨油价格算也值一百二十两,绿豆能做绿豆芽比黄豆还值钱,要是按绿豆芽算最低也能卖二十多两,这三百亩荒地这一季就能收入一百四五十两,要是再来一季那不得收入将近三百两啊!

这可是族产哪,秦家这些老人都惊呆了,这几辈子也没人见过三百两是多大一堆银子。

接下来量柳心的外村地产量,一百亩黄豆一万四千斤、二十亩小麦四千八百斤、二百三十亩玉米十万零八千斤、玉米地套种的绿豆九千斤、豌豆七千五百斤。

量完产量众人好半天没说出话,王天书惊问道:“玉米没量错?”

大家都瞅着呐,不可能量错,即使有去年柳心种那一百多颗高产的前例在,可现在面临着十万斤的大堆儿,大家还是不敢置信,何况还有套种的绿豆和豌豆产量,震惊就是震惊。

大概过了十秒钟,王天书哈哈大笑,“大明朝有救了!”

秦坤元和几个秦家老人先是大笑,很快就老泪纵横,趴在玉米堆久久不起来。

年轻人手拿玉米张大嘴巴瞪大眼睛说不出话。

小孩子们不知怎么回事,围了一圈看大人又哭又笑,茫然了一会儿,也明白了这是好事,到玉米堆里不停地打滚。

各家的姑娘媳妇儿也来到近前,悄声道:“这就是玉米,这就是玉米……”

王先生夫妇领着几个学生在叹息:“从来只知稼穑之苦,不想今天却受着收获之喜了!”

白发苍苍的三爷不知何时也被人搀着,一步一挪来到打谷场,颤巍巍地指着玉米“这叫玉米呀,我看应该叫金米,这是金米呀,这是金米呀!要点香啊,要给老天爷磕头呀,饿不死人了,饿不死人了!”

一些老人、孩子就地就咚咚地在地上磕起了头。

磕着磕着,王先生、王天书、张云白也跪了下去。

最后场上就剩下了柳心,八百多口人的盛况让柳心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玉米终于成功的种植出来了,在自己的手里第一个十万斤种出来了。

柳心也双膝跪地,把头磕在地上,久久不愿抬起,她不是给老天爷磕这个头儿,她也不知道给谁磕,就当是给这儿黄天厚土,给这几百年前的先辈,给这淳朴的亲人,也给自己……

接下来全村人都忙着打囤子存粮,祠堂里,柳心家一进厢房里,后来各家各户在自己的仓房里都开始打囤子,因为大家都种了玉米,觉得秋收后粮食装不下了。

柳心和秦刚又往返于县城和村里了,因为王天书试种的玉米也该收获了。

县衙的大小衙役、晚春的小厮丫鬟婆子、店铺里的掌柜活计以及秦家在县城里的人,总之王天书认为是自己人这一系列的就都上了阵。

到了出产量这一天,县城的大小乡绅也被邀请观礼,最后王天书这三百亩荒地也达到了十万斤的产量。

全县一片哗然。玉米当天就在县衙入库,王天书连夜写了奏折送往京城。

柳心忙完县里的试验田,回去后除了上课就是天天在田间地头。

今年全村都种了玉米,包括秦富给族里二十亩族田在收了冬小麦后也种了秋玉米,按季节来说冬小麦后种秋玉米正当季,春小麦后就晚了些。

可去年麦收后柳心试验种那一百多颗玉米和近七亩黄豆也丰收了,柳心今年还是想抢上这一季,今年春小麦种的就早,抢了一些农时,麦收也比往年早收了十多天,可即使这样后买的这些地秋玉米和黄豆还是种的比家里那七亩地晚了半个月。

柳心就盼着晚点下霜,老天爷照顾点让今年春小麦后种的庄稼能丰收。

在前世柳心对肥料知识还是很熟的,草本植物枯株与木本植物的叶片均可在霉烂后作为肥料,一般用作基肥,不作追肥施用,肥效长久,植物吸收良好,危害性极小。草本植物、种子、果实的加工产品也可以作为肥料施用,如豆饼、花生饼、香油渣子等,皆可发酵后作为很好的肥料施用,这类肥料中的养分全面,氮磷钾等含量丰富,吸收好,利用率高。发酵后可以作为固态穴施可液态浇灌,也可作为基肥。

可现代有原料加些化学方法或者生物菌就轻松搞定,可在这里这能用最笨的法子弄。

柳心前几个月就组织人把自家的荒山上把紫云英铲下埋在土里等着发酵。

肥还是少了些,好在年初秦坤元就组织人到集镇和附近村里收夜香和牛马市的粪便,经过半年的发酵已能用了。

大家没有分到绿叶肥的按亩数把粪便肥分了去,今年秦家畜力多,开春时又置办了不少农具,干活也快了起来,经过老老少少五六天的努力总算再催芽下种前把这些沤好的肥料作为基肥下到地里。

下种后剩下的就是追肥除草深松等等,追肥的肥料柳心也没法子弄,暂时只能这样了。

闲暇时,柳心又让秦坤元去集镇找了两个打井队,在田间每二百亩打一口井,每口井五十米以上深度。

这时打井十多米就够用,秦坤元不解地问柳心打这么深干什么,太费钱,打十多米也就六七两银子,可五十米就得二十多两。

柳心苦笑,以后天下大旱,五十米够不够用还不知道,本来想打一百米,可现在的打井技术六十米就是顶级打井队采取最新工艺能完成得了,据说目前还没干过。

秦坤元听说以后大旱也就不说什么了,田里打完井,柳心又给自家和祠堂打了两口井,这是超过五十米的,最后打井队竭尽全力又在江南挖了一个师傅才打到五十八米,大概是大明朝最深的民用井了。

柳心现在顾不得水质好不好,就害怕到时大旱井打浅了上不来水。

打这些井陆陆续续好几十人干了好几个月,直到中秋节后才把井打完,柳心一共支付了三百多两银子。

打井队走后,秦家人又做了井台,装了辘轳。

这辘轳就是提取井水的起重装置,井上竖立井架,上装可用手柄摇转的轴,轴上绕绳索,绳索一端系水桶。摇转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和现代农村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井辘轳差不多。

地里的庄稼长得很好,今年没有病虫害,也没大风天,绿油油的一片一片,早种的已经泛黄,秦家人在地头看着,议论着谁家庄稼长得好。

山上栽的果树也抽出枝叶,一排排像个卫兵,在山上养的鸡鸭鹅也都长大,小鸡在丛中觅食,鸭儿鹅儿在溪水中游来游去,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柳心在远处望着这田园风光,心里还是自豪,这就是在希望的田野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