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种田走上人生巅峰

2024-08-13 18:05:453072

第二十一章 开荒

进入农历二月天就暖和了,去年冬天种的冬小麦,现在都长出来了,看着苗势比春小麦刚出土的时候还好一些,而且生长得也快,大家觉得长了见识,不少村民都打算今年冬天还种冬小麦。

秦家人大多跟云昕种了冬小麦,这时倒是轻闲起来了。

云昕把秦坤元找来,商量那三百亩荒地要开始动工。

云昕拿钱让他在集市上又买了十头牛,让各家排班放牛喂牛,并召集秦氏族人进行开荒。

去年买荒地的时候,虽然天已经凉了,可云昕还是坚持烧荒留了些草木灰,给荒地加点肥力。

秦家出动了七八十人,还有十几头牛开始整地,整地的目的在于给播种后的种子发芽、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一般包括破土、碎垡、平整、作垄等环节,这些环节一般都具有相应的农具和农具使用方法。

云昕以为很快就能开垦完,可四五天过去了,到地里一看才整完一小半,人都挺能干可农具太少了,只有犁、还有方耙和小磙子。

云昕看看梨的造型应该是史料记载的江东犁,它主要由十一个部件所组成.其中犁铲(犁铧),犁壁为铁制,其它九个部件即犁底,压铲,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枰,犁键,犁盘等都是木制的。操作起来灵活自如,尤便于转弯。

还不算太落后,云昕虽然知道现代的梨更好用一些,但这时生铁是受管制的,自己也不能乱来。

七八十人只有三个梨,四五个方耙还有一个小磙子,大多数人还是用小木锄细细的翻转砸土。

原来农具早就有,可是太贵了,一个江东梨要三四两银子,方耙要一两半,小磙子不贵还要半两。

农户一家只有几亩地,这大笔银子就不划算了,除了地太多或者有家底的才置办些,一般农户就自己动手慢慢弄了。

云昕大手一挥让人去县里买了十个梨十个方耙和五个小磙子,三十把铁锄头,还有一些农用工具,让秦坤元负责掌管别弄丢了。

农具上来这速度就快了,又用了四天三百亩地就全部弄完了。

云昕自己买的在外村的三百多亩地,原想雇人种的,可秦家众人不答应,连着荒地就一起整完了。

三百亩荒地边上是一片树林,穿过树林有个小山头。云昕买地的时候没注意看,是托付秦坤元定下的,这次看到树林和小山头有些意外。

现在虽然刚开春,但山上绿意盎然,绕到山的左侧,竟有条小溪,看不见头,云昕让人去找找源头,几个半大孩子到天黑才回来,说这水流越往前找越大,他们走了几十里,小溪变成了挺宽的一条大河,望不到边了,这里可能是哪个江的支流。

云昕喜出望外,这地方有水呀!

大明朝过几年就要天下大旱,土地到时不值钱的,云昕年前买地之前是有过犹豫的,可秦家岗这么多人,没点土地是没法安身立命的,而且云昕培育作物新品种也得需要地,这才买了几百亩。可这里意外的有了溪水,灾年也弄抵挡一二。

这些树林和山头也大有用处,以后在山上养些鸡鸭,栽些果树也能有些收益。

云昕问秦坤元知道这里也算秦家岗地界,就让他把树林和山头也买下。

秦坤元是甲长,他自己就能做主,一共象征性收十两银子,这大片的山和树到县衙做了文书就归到云昕名下。

云昕从去年开始就到处搜集种子,有自己买的,有王天书和江南李老爹捎回来的,有种子店老板给进的,现在除了番薯没找到,玉米种子已经有了八百斤、黄豆有两千斤、绿豆有二百斤、马铃薯有十多斤,辣椒有一斤多。还有些葱、蒜、姜、白菜、豌豆的种子。

豆类养地,这三百亩荒地都种上黄豆,种子不够就用绿豆补上,结果黄豆种了二百六十亩,绿豆种了四十亩,外村买的上等田和中等田都种上了玉米,在玉米珠间隙又套种了绿豆和豌豆。

玉米种子没够,结果中等田只种了一百八十亩,剩下二十亩种了小麦,下等田都种了黄豆。

在播种的第五天,云天赶着牛车来了。

娘家只有三亩地,有了牛车应该很快就能种完,前几天就以为云天能来,这赶到今天才来,云昕也没多想,以为今年老爹的身体不好,云天又动手晚了,这才弄到现在。

晚上吃饭时,云昕问了下爹娘的身体和种地情况。

云天有些气恼地说:“爹的身体好了,种地时也去地里干活了,三天前就种完了,这几天大哥用牛种地了,昨天晚上才种完。”

云梅把筷子一撂,气哼哼地说:“怎么帮他家种,用大姐的钱买牛给他们用,爹娘怎么想的,哼,我生气!”

小丫头气的饭也不吃了。

云梅自来到云昕这儿,好吃好喝的,新衣服做了好几套,也开始读书识字了,开始对这个姐姐有些陌生,说话怯生生的,一段时间小家伙混熟了,就帮着云昕干些家务,带着明珠,有时甚至教训着明远,很有长辈的范儿。那爽利的性子也就暴露出来,今天牛的事让小家伙儿气愤了。

云天心情也不好,这几天也是堵着气哪,看见姐姐倒了一堆苦水儿。

原来自云昕正月回娘家,云家旺一家就成了云家屯的话题,后来晚春又去走亲戚,村民更是看见云家不但大丫头发达了重回娘家,而且有了一门贵亲,东西一车车的送,隐约觉得是衙门里的妇人,这可是了不起的关系。

这不,云家旺家里买了牛,房子也修了,云天也不时去姐姐家,云梅更是不回来了,云家旺老两口平时病怏怏的,现在去县城治了病也腰板挺直,而且衣服鞋子都是好料,家里不时传来肉香。大家不约而同想到云家旺咸鱼翻身了。

云昕的大哥云坤自然也听到了风声,这些年自己坚持分了家没给爹娘孝敬,还是有些抹不开面子登门,可李氏听到消息却动了心思,自己不好直接上门,就把几个孩子叫来,让他们去奶奶家串门。

孩子没多少想法,隔三差五的跑去云家旺家里,自己的亲孙子,老人也是心疼着哪,家里点心干粮就拿给孩子吃,孩子看去了就有好吃的,更是天天不离门,老两口对孩子感情也越来越好,看见孩子穿的衣服都是旧的带补丁,就拿出晚春送的布料,给每个孩子做了一套新的,这样祖孙处的很是融洽。

春种前两天,李氏就让孩子带话地种不过来,要用一下家里的牛,云家旺就都牛车借给了云坤,还帮着种了两天地,两家走动起来。

明明爹娘经过八九年积累,之前怨气很大,可这么一小段时间就烟消云散了,云昕听完这些也是挠头。

云昕对着大哥大嫂是一点好印象没有,可也不能责怪老爹老娘,父母哪有和儿女隔心的,儿女可能有不孝父母的,但父母不心疼儿女的确是不多。

云昕现在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劝着云天,且看着吧,要是大哥他们真的改过,和爹娘好了,我们也别拦着。要是大嫂玩心眼儿,咱们以后也别答理他们。

“看情况再说吧。”云天沉沉的叹着气。

种完外面的田地,云昕带着秦刚还有几个孩子,在自家院外开出了一亩院子。

种上了马铃薯、辣椒、葱、姜、蒜、豌豆等作物,特别是马铃薯种植从精选种薯,切块和小种薯种植,催芽,气温等等,云昕都让秦刚进行记载。

张云白在春种期间就从县衙来到云昕这儿不走了,天天跟着云昕和秦刚从这块地到那块地,样样仔细观察着。张云白、秦刚的种植日记比云昕记得都详细。

张云白和秦玉在这期间也遇见几次,俩人不像别人那么羞涩,倒是大大方方的打着招呼,云昕心里乐意让他们培养下感情,也不回避乐见其成,张云白更是像毛头小子每天都不知不觉的傻笑。

县衙也派人开出了三百亩荒地,作为试验田,学着这面儿种了黄豆,县衙后院的大院子种上了玉米。

张云白因为有了经验,自然当上了那边的主力,云昕和秦刚也二三天就要去上一回。

这段时间云昕在家和县衙奔波,觉的牛车还是太慢了,和秦牧商量买了马车,晚春害怕秦家人赶不好马车,就把自家老仆秦伯一家送给云昕。

云昕本来没有买仆回家的打算,在现代社会人人平等,用个保姆都得热情周到,不能让人觉得有资本家剥削的感觉。现在晚春送了一家子,云昕也不好拒绝,况且真缺赶车的人。也就带上一家五口回去了。

因为农忙学堂也没开课,扎哈那领着不用下地种田的孩子开始在野外训练,云昕忙的一塌糊涂,等知道孩子们在野外的时候,扎哈那已经带出去四五回了,个别的大孩子竟然和扎哈那徒步百里。孩子们更加壮实和大胆了。

云昕也没多说什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条件不允许,要是条件再成熟,自己都想去游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