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沟通
沟通是人们一生一世都在实践和探索着的生存方式。自人出生,就无时无刻不在与人沟通。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沟通能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因素75%靠沟通,25%靠天才和能力。其实,这并不夸张。
有效地勾通在人们的工作中,交往中,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人们的勾通并不总是有效的,无效的勾通成为了工作和学习中的障碍。
例如,盛达生他们召开一次研讨会。开始时,研讨会气氛还是比较融洽的。但不久,这一切被一名专家给搅乱了。这位专家在探讨到自己涉及的领域时,显得十分激动,滔滔不绝,其他与会者发表意见时遭到他的打断。整个会场只有一个人,口若悬河地发表意见,引起了大家的不满。于是,研讨会就在很尴尬的氛围中草草结束了。
再例如:盛达生就自己的一段论文,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可说了半天,没有一个人能听得懂。最后,匡志厅走上了讲台,就着盛达生所讲的一些精典的内容,用一串串复杂的数学公式演示了一遍。由于在场的人都是在各自领域有着精湛的学识,所以他们倒是很快认同了匡志厅演练公式,承认最后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从而接受了盛达生那段超越时代,超越科技的理论。当有人询问匡志厅为什么能那么轻而易举地理解盛达生所要表达的意思时,匡志厅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而盛达生则深深地陷入了无法与人进行有效勾通的苦恼之中。
有一天,他跟宁肖说:“一个人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做出自己的杰出贡献呢?”
一向才思敏捷的宁肖被问住了,只得说了这么一句不痛不痒的话:“多读书呗!”
“可是,”盛达生颇为烦恼地说。“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有载入书本的东西。”
一时间,宁肖也不知从何答起了。
几天后,宁肖兴冲冲地找到盛达生,非常兴奋地说:“你那天的提的问题,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什么答案?”盛达生迫不及待地抓住宁肖的胳膊。“快告诉我呀!”
宁肖是手脚并用的比划了一阵子。可还是怎么也说不明白。于是,她干脆把盛达生拉到了一个地方。
这是正在建筑施工的工地。宁肖带着盛达生径直地踏上了建筑工人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筑工人们的呵斥声中,盛达生被弄得一头雾水。
他不解地宁肖问:“宁医师,你这不是领着我误入歧途吗?”
“对,对,歧途!”宁肖顾不得别人的指责,非常专注地对盛达生说。“看到了吧,只有这样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迹!”然后,她又解释着:“只有新领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了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谁也别想再踩出脚印来。”
听到这里,盛达生沉思了良久。最后,他非常感激对宁肖说:“宁肖,我明白了你的意思。”
从此,一种非常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他的思维和行动,使他不在被繁琐的人事所缠绕。
对于盛达生的文稿,许多人都持有不同的意见,一时间难以统一起来,导致印册成书被束之高阁。理论研究是相当辛苦,却又枯燥无味的。为了让大家舒缓一下,曾宇就趁天气好,组织大家去钓鱼。宁肖也借机回到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看看自己带的学生能否独挡一面,好让自己彻底的无后顾之忧。
曾宇则带着这伙人来到郊野的垂钓山庄,,一方鱼塘犹如镜子闪着亮光,周遭坐着一些垂钓者。这伙人都像恢复了童真,嘻嘻哈哈,手舞足蹈,各自拿着钓竿跑到塘边垂钓起来。
孔睦和儿子寻了一处向阳的塘岸坐下,把钓丝甩入水中,开始享受垂钓之乐。放眼望去,碧油油的塘水在微风下泛起阵阵涟漪,池塘周边是绿色的田野,远处青山隐隐,蓝天上白云悠悠,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
心渐渐平静下来,两眼紧紧盯着浮在水面的鱼漂儿。忽然,想起古代名士垂钓的故事。姜子牙放竿渭水,严子陵钓于富春江,他们一个是尘心未泯,静有所待,一个是看破红尘,静以无为,都是钓翁之意不在鱼。他们这些现代人,久居都市尘嚣之中,一旦从钢筋水泥森林中解脱出来,垂钓也不过是亲近自然、抚慰心灵的一种生活方式。垂钓之乐应该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
话虽如此,但当听到这边一声喜叫,那里一声欢呼,旁边的人都纷纷收获了钓得鱼儿的快乐时,孔睦心里不免有点焦急起来。忽然,儿子低声叫道:“动了,鱼漂儿动了!”接着他又欢呼:“鱼漂儿沉下去了,鱼上钩了!”
孔睦赶紧扯了扯鱼竿,挺沉,看来是条大鱼。他把钓竿慢慢举了起来,一条不小的鲫鱼渐渐露出水面。他和儿子小心翼翼地慢慢把鱼竿拉向塘边,儿子刚要伸手去抓,不料“扑棱”一声,鱼儿脱钩而去。功败垂成,父子俩顿足嗟叹。他只好安慰儿子道:“不急,不急,再钓,再钓。”
孔睦又把钓丝甩入塘中。一种钓鱼未得的失落感,却把他引向了少年时代的一段相似经历。那是他十一二岁的时候,妈妈得了一场重病。家里穷,无法给妈妈增加营养,他忽然想到二十四孝图里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春天的河已开冻,何不去钓点鱼来给妈妈滋补滋补?到星期日下午,就约了邻居小蛤蟆一起去钓鱼。
到了近郊开漥地,那里有一条小河。伙伴俩就在附近田地里挖了几条蚯蚓,穿在钓钩上,就坐在河边钓起鱼来。过了好一会儿,鱼漂儿仍是纹丝不动,眼看太阳快要落山了,仍然一条鱼都未上钩。他急得快哭出来了。
坐在他们近旁钓鱼的一位老大爷看到这情形,便走过来帮他们检查钓钩。他一看就笑着说:“你们的鱼饵没装好,钩尖都露在外面,鱼怎么会来咬呢!”他帮他们重新装上鱼饵,嘱咐他们继续钓下去。
果然,过了一会儿,就陆续钓上两条鱼。不过鱼很小,大概只有一二两重,我愁眉苦脸地说:“这么小,怎么给妈妈做菜呢?”
老大爷赶紧从自己的鱼篓里掏出两尾大鲫鱼,走过来塞到他的小篮里:“这两条鱼给你妈妈熬汤吃。天都晚了,孩子快回家去吧!”
他连声道谢,眼泪不由落了下来……
孔睦刚擦干涌上来的泪水,忽然听到儿子高声喊道:“爸爸,快拉钓竿,鱼上钩了!”他猛地举起鱼竿,一尾活蹦乱跳的大鲫鱼在空中划出一道银色的闪光……
他们胜利了。
这一日的垂钓,不仅钓起了大伙儿回归一次自然的快乐,还钓起了孔睦一段过往岁月的辛酸。却不曾想,很好地解决了许多对这部书稿不同的分歧。大伙儿通力合作,通宵达旦,终于完成了这部理论的初稿。
最后的审阅权,在宁肖的手里。她仔细地逐字逐句的阅读,连标点符号都不愿错过。直至她认为与在星际时代,她所看过的所有学科都必备的那本基础的理论书相差不太大时,她才慎重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同意印刷成册。
由于此书涉及的机密过于庞大,所以转到华夏最高层,只同意内部发行,而且严令禁止对外涉密。所以,华夏的普通老百姓直至许多年后,人类都要向外星球迁徙时,才有幸看到这本给华夏、给世界带来沧桑巨变的科学巨著。